归鸟·其二
陶渊明〔魏晋〕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
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
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
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注释
载:语助词。
怀游:眷念于远游。依:依恋,留恋。。
颉(xié)颃(háng):鸟上下翻飞的样子。
遐路:远去的道路,指天空。悠:远。性爱无遗: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旧巢)。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1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40-43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陶渊明四十二岁时所作。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此诗当作于彭泽归田的次年,是与《归园田居》组诗同时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简析
《归鸟·其二》是归鸟诗中第二章,此章写见林,诗中说鸟儿并不想远游,当它在外飞翔时,见到林木辄思栖止,颉颃云间、鸣声上下,唱着歌回家;最后说虽路途遥远,但性情爱恋林木,不肯舍弃。整首诗写鸟亦是写人,诗人仕宦在外,感到“一形似有制”,但“素襟不可易”,体现出其喜爱自然田园的本性。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1327条名句
杂诗二首
曹丕〔魏晋〕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明月篇
傅玄〔魏晋〕
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夏日诗
曹丕〔魏晋〕
夏日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徵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旁。
棋局纵横陈,博弈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